木星链 木星链
Ctrl+D收藏木星链
首页 > 世界币 > 正文

比特币:比特币底层漏洞:大多数正义与信道安全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几乎所有关于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的讨论都源于中本聪的白皮书:《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APeer-to-PeerElectronicCashSystem。

2008年11月1日,一个密码学邮件组收到了satoshi@vistomail.com邮箱发出的这份白皮书,2009年1月3日,中本聪的个人电脑里挖出了50个比特币,并在创世区块里留下一句永不可修改的话:

“TheTimes03/Jan/2009Chancelloronbrinkofsecondbailoutforbanks。”

当时正是英国的财政大臣达林被迫考虑第二次出手纾解银行危机的时刻,这句话是泰晤士报当天的头版文章标题。区块链的时间戳服务和存在证明,让第一个区块链产生的时间和当时正发生的事件被永久性的保留了下来。

2009年10月5日出现了最早的交易所汇率:1美元=1309.03比特币。十年后比特币的价格已经超过8000美元,按照2017年峰值的最高价20000美元一枚计算,2100万枚比特币的市值达4200亿美元,外加各种山寨币、分叉币,加密货币总规模已经突破万亿美元。

比特币带给我们最大的冲击是原来哈耶克的创想可行,技术可以超越现有政府的框架实现“非国家化的货币”并开始流通。

在币值飞涨的疯狂年代,已经很少人再去翻看中本聪的白皮书。仅有九页的白皮书只是一套技术方案,所有的篇幅都是为了探讨一个“币”的实现,超越软件技术本身,我们去细加审视更本质的问题:比特币的“去中心化”是否彻底?是否真正成为了一个权力分散且完全自治的系统?白皮书中是否还有哪些缺陷,是中本聪默认忽略又事实存在的假性前提?

算力垄断≠51%攻击

目前对比特币的信仰建立在全网51%算力难以企及上,然而最近人们越来越多开始担忧,掌握大规模ASIC矿机的矿场早已垄断了51%算力。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在2018年1月18日发布的最新研究表明,比特币和以太坊都属于开放区块链系统,即原则上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矿工,但因为这样的架构特性,自然形成了相应的组织集中挖矿资源。

基于每周一次的统计,排名前四名的比特币挖掘活动就占整个系统挖掘活动的53%;而以太坊挖掘活动的中心化程度甚至更加稳固,前3大矿机占整体系统每周平均挖掘活动高达61%。算力垄断是否已经动摇了比特币“去中心化”的特性?

答案是否定的。51%攻击不会来自比特币生态内。

这是因为矿场巨头们虽然集中控制了算力,但他们按照游戏规则,付出了大量硬件投资和电费消耗。如果发动51%攻击,整个系统的价值就会崩溃,那么攻击获得的比特币将没有任何意义。

51%攻击必然来自于体系外。

去中心化=大多数人正义

分析:加密货币的三个特征使比特币成为萨尔瓦多等国家成为有吸引力的选择:金色财经报道,2021年8月,世界银行报告称,拉丁美洲和加勒比(LAC)近一半的人口没有银行账户,这意味着他们无法使用银行账户或其他金融服务。这些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列举了维持账户的成本、与金融机构的距离、缺乏必要的文件以及缺乏信任等原因,这些都是没有银行账户的最常见原因。没有银行账户带来了重大挑战,使个人难以安全地接收付款、存钱、将资金转移到社区之外,或获得信用和信用评级。简而言之,没有银行账户会使个人几乎不可能进行我们许多人认为理所当然的日常金融交易。加密货币正在改变这种状况,它帮助个人通过移动设备访问在线金融服务,例如储蓄应用程序、借贷平台,甚至小额保险解决方案,障碍要少得多。并且比传统金融机构收取的费用更低。正是加密货币的这三个特征——可访问性、可负担性和匿名性,使比特币成为萨尔瓦多等国家没有银行账户的银行吸引力选择。(the bharat express news)[2022/2/14 9:49:24]

本文提出了一种完全通过点对点技术实现的电子现金系统,它使得在线支付能够直接由一方发起并支付给另外一方,中间不需要通过任何的金融机构。虽然数字签名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仍然需要第三方的支持才能防止双重支付的话,那么这种系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我们在此提出一种解决方案,使现金系统在点对点的环境下运行,并防止双重支付问题。该网络通过随机散列对全部交易加上时间戳,将它们合并入一个不断延伸的基于随机散列的工作量证明的链条作为交易记录,除非重新完成全部的工作量证明,否者已经形成的交易记录将不可更改。最长的链条不仅将作为被观察到的事件序列的证明,而且被看做是包含CPU最大计算工作量的链。只要绝大多数的CPU计算能力都没有打算合作起来对全网进行攻击,那么诚实的节点将会生成最长的、超过攻击者的链条。这个系统本身需要的基础设施非常少。信息尽最大努力在全网传播即可,节点(nodes)可以随时离开和重新加入网络,并将最长的工作量证明链条作为在该节点离线期间发生的交易的证明。

细读比特币白皮书,你会发现中本聪的“去中心化”背后的潜台词是“大多数人正义”,共识机制是比特币的核心理念。

用密码原理和工作量证明(Pow)代替中心化权威信用。而产生一条新的交易记录时永远有先后顺序,即便是双花也总有先后顺序,同一用户不可能同时创造两笔交易。比特币首先引入了基于时间戳的随机散列,让其形成前后相关的序列,比特币的交易记录就是一个时间序列的链条。这就是为什么称之为区块链的原因。

要避免双花,我们只需要证明其中一条链有效即可,并且将其记录到交易链条上,其他的交易就是无效的了。要证明其中一条是有效又不允许中心化从存在,只有一个办法:发动所有人参与这项活动,进行“多数人的正义”。

PoW共识算法正是为了解决谁是大多数的问题,“大多数”的决定表达为最长的链。新区块进行节点广播,一旦有节点收到了这个区块的广播,会按照“当且仅当包含在该区块中的所有交易都是有效的且之前未存在过的,其他节点才认同该区块的有效性”的规则进行验证。

USDT占比特币交易比重约为58.51%:金色财经消息,据cryptocompare数据显示,目前比特币交易情况按照交易币种排名,排名名第一的是USDT,占比为58.51%;排名第二的是美元,占比为8.62%;排名第三的是BUSD,占比为6.49%;排名第四的是日元,占比为4.14%;排名五的是AUD,占比为3.49%[2021/7/5 0:27:12]

验证通过后,这个节点就不会再接受别的节点的同样区块了。同时这个节点会终止自己正在进行的包含同样交易的区块计算,也就说不会在进行无用功了,节点在这个区块基础上启动新的交易区块计算,如此往复,形成链条。

由于网络延迟,如果同时有几个节点互相收到交易区块,记录同样的链条,该僵局的打破要等到下一个工作量证明发现。通过一段时间运行,总有一条区块链时序最长,作为最终被认可的链条。比特币区块链就是在不停的分叉、抛弃、又分叉、又合并的过程。

共识机制替代中介信任,那么我们探讨一下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2018年某一天下午15:30,中国的海底光纤突然出现故障,国际出口被阻断。整个比特币网络仍旧正常运转:国内的矿池、矿场币照样挖;国外的矿场、交易所继续正常挖币和交易。

只是不知不觉间,中国的比特币网络和国际比特币网络被撕裂为两个子网。

在故障期间,中国境内的算力形成一个链,境外的算力形成另外一条链。按照共识机制,就看哪条链的长度更长,而长度较短的另一链会被淘汰,即这条被淘汰的支链上产生的所有交易需要重新核算,同时记账奖励将被作废。

17点40,故障后2个小时,光纤故障排除,国际出口复通。

由于中国国内的算力占比高达70%,国外链毫无意外会被淘汰,在故障发生的两个多小时,境外矿场的算力成果被销毁了,海外所有的比特币交易面临重新核算,整个比特币上的商业活动被瘫痪。

大规模通讯中断会将比特币网络撕裂为算力悬殊的两个分支,那么最优的策略是故障发生那刻起,整个比特币网络立即停摆,直到故障修复。否则如果保持隔离状态继续运行,复通合并时就会出现更棘手的瘫痪。

比特币对此也有一些防御措施,为防止支链的干扰造成损失,比特币一笔交易至少需要6个区块的确认,一个区块时间是10分钟,6个区块就是一小时。假如故障导致的网络隔断超过一小时,就会给交易带来冲击,隔断时间越长冲击越大。

人们对比特币容灾能力的讨论,更多地关注于分布式的多节点存储备份,忽略了共识机制本身造成的隔离和吞没效应。

这样的想法并非是不可能的,就在2018年3月30日,非洲国家毛里塔尼亚由于海底电缆被切断,造成全国范围内彻底断网时间长达2天,该起事件还同时影响数个周边国家,断网噩梦首次在现实中上演,说明全球范围内的网络基础设施并非人们想象的安全。

实际上,全球大约97%以上的网络数据均是通过海底电缆传输,但各国出于军事目的而进行的海底电缆附近活动并不在少数。2013年,有3名潜水员在埃及被捕,他们被指控为涉嫌切断海底电缆。

新指标显示:“以太坊超越比特币”进程已过半:The Blockchain Center的一项新指标“Flippening Index”显示,ETH/BTC的这一数字目前已达到53.3%,这是该指数18个月来再次突破50%,为自2019年3月以来的最高点,当时该指数约为56.2%。据悉,该指标试图显示以太坊超过比特币的进程。

最新版本的“Flippening”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定义。它最初指的是以太坊相对于比特币的市值,但考虑到其目前只占比特币市值的14.9%,它仍有相当大的上升空间。新的Flippening指数旨在进行更全面的比较,通过加权其他八个指标的平均值,以期能更好的整体衡量两个区块链网络的使用和兴趣。(Cointelegraph)[2020/7/1]

而在军事战略家的理论中,全面切断海底电缆,影响该国军事通信能力,对敌方造成经济损失和瘫痪性灾难,也不失为一种重要的备选打击手段。

并且,能让比特币陷入瘫痪的可能还不止拔网线这一种。

下面我们来发散一些可以影响比特币网络的可能:

大规模的黑客攻击行动,控制主干网络设备的路由策略,发动BGP攻击。网络设备商的后门权限。针对核心路由器0day漏洞的蠕虫病在传播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封闭了国际出口。电信运营商的国际出口通讯故障。国家防火墙的限制和阻断。

以上场景中,发动者都可以是体系外的成员,并且不需要耗费大量硬件和电力资源投入,只需要控制网络层就可以轻松实现。这就暴露出比特币和所有加密货币最致命的缺陷:网络层天然高度中心化。

被忽略的默认前提:信道安全

区块链的底层是P2P网络通信技术,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基于P2P的价值传输协议。

比特币采用了基于国际互联网的P2P网络架构。P2P是指位于同一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都彼此对等,各个节点共同提供网络服务,不存在任何“特殊”节点。每个网络节点以“扁平”的拓扑结构相互连通。在P2P网络中不存在任何服务端、中央化的服务、以及层级结构。

P2P网络的节点之间交互运作、协同处理:每个节点在对外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使用网络中其他节点所提供的服务。

早期的国际互联网就是P2P网络架构的一个典型用例:IP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完全平等。当今的互联网架构具有分层架构,但是IP协议仍然保留了扁平拓扑的结构。在比特币之外,规模最大也最成功的P2P技术应用是在文件分享领域:Napster是该领域的先锋,BitTorrent是其架构的最新演变。

“比特币网络”是按照比特币P2P协议运行的一系列节点的集合。除了比特币P2P协议之外,比特币网络中也包含其他协议。例如Stratum协议就被应用于挖矿、以及轻量级或移动端比特币钱包之中。网关路由服务器提供这些协议,使用比特币P2P协议接入比特币网络,并把网络拓展到运行其他协议的各个节点。

例如,Stratum服务器通过Stratum协议将所有的Stratum挖矿节点连接至比特币主网络、并将Stratum协议桥接至比特币P2P协议之上。我们使用“扩展比特币网络”指代所有包含比特币P2P协议、矿池挖矿协议、Stratum协议以及其他连接比特币系统组件相关协议的整体网络结构。

《富爸爸,穷爸爸》作者:储存黄金比特币来防止美联储印钞偷走你的钱:6月23日消息,《富爸爸,穷爸爸》作者罗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表示,真正的钱是在人们生产的时候创造出来的。如果你烤饼干并将饼干卖出去,你就创造了真正的钱。而当有人受雇却不做任何事时,你的钱就被偷了。同理,当美联储印出数万亿美元钞票时,美联储给所有人都施加了压力。储存黄金、白银和比特币,以此来防止小偷偷走你的钱。(U.Today)[2020/6/23]

运行比特币P2P协议的比特币主网络由大约7000-10000个运行着不同版本比特币核心客户端的监听节点、以及几百个运行着各类比特币P2P协议的应用的节点组成。比特币P2P网络中的一小部分节点也是挖矿节点,它们竞争挖矿、验证交易、并创建新的区块。

比特节点通常采用TCP协议、使用8333端口与已知的对等节点建立连接。

P2P网络只是为所有节点提供了信息交换的方式,做事的还是共识算法和加密算法。但接收方必须信任,数据区块的传送过程中没有被任何中间方改变破坏。这实际上需要一个“信道安全”的前提保证:

我们信任区块链软件,相信它在运行中不受破坏,而传输的是非伪造的数据。我们信任运行区块链软件的运行系统,它在运行中不受破坏,而传输的是非伪造的数据;我们信任为系统提供网络的中央处理机,相信它不受破坏,而传输的是非伪造的数据。

这种信任,基于“网络中立化”而产生。然而,互联网的传输和承载网建设,属于高度资本性投资。因此,所有的互联网基础建设,均来自通讯企业高额投资,而互联网服务,均由各大ISP及其分销商提供。

这便带来了一个相对矛盾的问题:“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统,承载于中心化的互联网服务之上,但却并未被广泛意识到,这种天然的高度中心化的底层传输网络,对“去中心化”的互联网产品有着轻而易举的打击实力和控制能力。

从比特币的协议细节便可看出,其对传输层的攻击并未充分防范。比特币的传输协议报头都是明文,且规律恒定,其报文开头4个字节就是0xF9BEB4D9。相信中本聪在设计协议时,将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交易过程的密码学设计上。因为对区块链而言,传输数据是否加密,并不影响交易本身的有效性:中间人即使窃取了报文,亦无法让篡改后的交易数据被其他节点接纳。

但这种高度自信、过分依赖于信道安全性的协议,在网络底层发动的攻击中,便显得格外脆弱。愈合攻击便是一种足以瓦解比特币信仰的攻击手段。

愈合攻击Mergeattack

愈合攻击,简而言之,是先通过“撕裂”,将区块链网络隔离成能超过“共识阈值”的两个独立链条,然后间隔一定时间后,让两个链条“愈合”,利用合并对冲来强制抛弃其中一条已有大量交易的链条。

愈合攻击实际上是分区攻击+延迟攻击(Delayattack)的连续组合攻击手段,其破坏力远超DDos攻击和IP封堵。

比特币核心开发者讨论Taproot和协议共识:比特币核心开发者Pieter Wuille、Amiti Uttarwar、John Newbery、Cory Fields和Blockstream研究主管Andrew Poelstra在MIT比特币博览会讨论其日常工作、Taproot的未来及其他有希望的项目。比特币共识层下一个可能的升级是Taproot/Schnorr软分叉。Wuille对其前景仍乐观,认为开发者已基本完成这项提议,但他承认前进的步伐尚不确定,完全取决于社区。针对比特币变化速度不够快,Newbery称,比特币核心团队更注重安全性。Poelstra称,比特币在缓慢的协议变更速度中扮演角色,贡献者需确保提议变更之后,生态系统参与者的境况不会更糟。Wuille介绍Uttarwar在重播逻辑方面的工作、Suhas Daftuar在交易包中继方面的工作以及改进比特币节点带宽利用率的提议Erlay;提到Andrew Chow关于描述符钱包的项目。Fields提到Michael Ford关于减少比特币核心二进制大小的研究。Newbery提到Carl Dong在比特币构建系统安全方面的工作。(The Block)[2020/3/10]

针对节点、矿工的DDos、封堵ip地址等攻击方式,其影响力是短暂的。

无论对任何IP地址发动DDos攻击,被攻击者都是有感知的,因为节点和矿工将立即意识到,自己无法和任何人通信。被攻击者很快可以切换IP的方式应对。攻击对整个区块链网络造成的破坏并不明显,因为节点在切换IP后,仍得以与其他节点进行通信,确保了交易确认,不会导致区块链网络带来毁灭性影响。

愈合攻击直接撕裂网络,形成两个大局域网。

两个网内的节点均可以相互通信,并无断网感知,也就无从采取防范措施。它利用网络层,在愈合的一刻使“共识机制”崩溃:假如节点全部遵守“CodeisLaw”,则必然出现分链被吞没;不遵守代码约定,则需人为分叉,进而颠覆信仰。更致命的是,愈合攻击可以高效率地反复进行,分治对冲,比特币网络就就会瘫痪。

愈合攻击并不仅针对比特币网络有效,对于以太坊等加密数字货币,同样有着威胁,尽管以太坊在通讯协议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密,但这仅仅是为了保护智能合约的安全,并不是以消除通讯协议的识别特征为目标的加密。

只要根据其网络通讯中长链接、冗余心跳机制等数据和行为特性,攻击者仍然可以精准打击,通过隔离网络,发动愈合攻击。

因此,无论是哪种数字货币,只要没有在通讯底层从数据和行为上抹去特征,这种打击就仍然有效。近年来广受炒作的山寨币,包括莱特币、门罗币、比特币现金、量子链等则更不能幸免。

进一步来看,所有的共识算法,包括PoW、PoS、DPoS,都需要保证传输无干扰。因为分布式系统的共识算法本质上都是在信道安全的前提下,解决一致性和正确性问题。而网络信道安全前提一旦不成立,共识算法保障的“一致性”和“正确性”将瓦解。

BGP劫持

愈合攻击是瓦解区块链的技术手段,实施愈合攻击,最常用的是BGP劫持。

什么是BGP劫持呢?

正常的矿机与矿池的通讯应该包括这几个步骤:

矿机->网络运营商A->网络运营商B->网络运营商…->矿池

由于比特币矿池的跨地域性,在矿机和矿池之间的网络运营商可能有数个作为跳转。这是极不安全的,任何一个环节的都有可能被黑客通过边界网关协议劫持。

边界网关协议(BGP)是因特网的关键组成部分,用于确定路由路径。BGP劫持,即利用BGP操纵因特网路由路径。无论是网络犯罪分子还是国家防火墙,都可以利用这种技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误导和拦截流量等。

BGP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交换因特网上各网络之间的路由信息。一般情况下,它用来确定在独立运营的网络或自治系统之间路由数据的最佳路径。因此,它也常常用来寻找从ISP到ISP路由数据的路径。需要注意的是,BGP不是用来传输数据的,而是用来确定最高效的路由路径的。实际的传输工作,是由其他协议来完成的,例如TCP/IP协议栈。

现在,假设我需要发送数据到世界的另一端。最终,这些数据肯定会离开我的ISP所控制的网络,因此,必然就会用到BGP。当然,路由路径是无法通过单独一个自治系统来决定的,这需要其他的BGP对等端或邻居的参与才行。这些对等端是些已经通过手工配置为共享路由信息的自治系统。

当自治系统学习新路由的时候,这些信息就会进一步传播到其他对等端。通过梳理从BGP对等端收集来的路由信息,处理这些数据的路由器就能够找出最佳路径。这些最佳路径是参考多种因素综合得出的,包括距离以及路由器管理员实现的配置设置等。

由于传播路由的对等端是手工配置的,因此有必要入侵一台边界路由器来广播外部BGP通告,从而实现因特网级别的BGP劫持。尽管这做起来非常困难,但是BGP劫持攻击确实已经出现在现实世界之中了。

因为BGP决定了数据从源端到目的地端的传输方式,所以,必须要关注该协议的安全性。通过操纵BGP,攻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修改数据的传输路线,从而达到拦截或者修改数据的目的。为了劫持因特网级别的BGP,需要配置一个边界路由器,让它发送含有未分配给它的前缀的通告。

如果恶意通告比合法通告还要具体,或者声称提供更短的路径,那么流量就可能被定向到攻击者那里去。攻击者经常利用弃用的前缀来进行劫持,以免引起合法属主的关注。通过广播含有虚假前缀的通告,受攻击的路由器可能会污染其他路由器的路由信息库。在污染了其他路由器之后,恶意路由信息可能会进一步传播到别的路由器中,或自治系统,甚至主干因特网上。

最近几年来,已经有多起BGP劫持攻击被记录在案。

比较著名的就是13年巴基斯坦屏蔽Youtube的事件。由于巴基斯坦电信部门错误地把屏蔽youtube加到了BGP上,导致该协议上的所有AS都被屏蔽了。换句话说,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人都无法上Youtube了,因为数据包都涌向巴基斯坦了,而巴基斯坦恰恰屏蔽了Youtube。

在Renesys记载的案例中,2013年BGP劫持技术曾经用来重新路由数据,使其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先经过任意指定的国家。其中,一个攻击案例中的数据流量,在到达起目的地之前,竟然先绕道墨西哥至美国,然后转至白俄罗斯。通过散布虚假BGP广播,白俄罗斯的ISP成功将非法路由传播到了因特网上。

在这个案例中,很可能是一种公司或国家间谍行为。不过,有迹象说明,即使非国家级别的对手,照样也能够发动BGP劫持攻击。

2014年DellSecureWorks分析的一个案例中,BGP劫持被用来拦截比特币矿机到采矿池服务器的链接。通过将流量重路由至攻击者控制的矿池,攻击者就能够窃取受害者的比特币。这次攻击在两月内收集到了价值$83,000的比特币。

在2015年7月,监视软件供应商HackingTeam被黑,泄露的内部邮件表明,在2013年,意大利政府曾经与HackingTeam有关合作,同时,意大利的一家ISP也购买过该公司的BGP劫持服务。由于托管HackingTeam指令控制服务器的IP被阻断之后,该服务器已经离线,因此该恶意软件与指令控制服务器的连接也一直保持不可达状态。通过公布托管该指令控制服务器的虚假IP前缀,HackingTeam竟然又恢复了对受害者机器的访问能力。

这是第一个记载在册的西方国家政府使用BGP劫持的案例。

“拜占庭将军问题”&“两军问题”

比特币是分布式系统一次空前的社会实验,也被称为解决”拜占庭将军“问题的成功实例。在此强烈建议大家百度或者维基一下“拜占庭将军”和“两军问题”这两个理论的原型。

拜占庭将军问题是2013年图灵奖得主LeslieLamport在1980年的论文TheByzantineGeneralsProblem中提出的分布式领域的容错问题,这是分布式领域最复杂、最严格的容错模型。Lamport是分布式系统的祖师爷级的大师,这个故事也广为流传:

拜占庭位于如今的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由于当时拜占庭罗马帝国国土辽阔,为了防御目的,因此每个军队都分隔很远,将军与将军之间只能靠信差传消息。在战争的时候,拜占庭军队内所有将军和副官必需达成一致的共识,决定是否有赢的机会才去攻打敌人的阵营。但是,在军队内有可能存有叛徒和敌军的间谍,左右将军们的决定又扰乱整体军队的秩序。在进行共识时,结果并不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这时候,在已知有成员谋反的情况下,其余忠诚的将军在不受叛徒的影响下如何达成一致的协议,拜占庭问题就此形成。

拜占庭将军问题不去考虑信差是否会被截获或无法传递信息等问题。Lamport已经证明,在存在消息丢失的不可靠信道上试图通过消息传递的方式达到一致性是不可能的。

另一个比“拜占庭将军问题”更基础,更广为人知的是“两军问题”TwoGenerals’Problem:

两支军队,分别由两个将军领导,正在准备攻击一个坚固的城市。两支军队都驻扎在城市旁边的两个不同的山谷里。两军之间隔着第三个山谷,两个将军想要通讯的唯一方法就是穿过第三个山谷传送信件。问题是,第三个山谷被城市的守卫敌军占据,并且经此传送的信件可能会被守卫敌军截获。虽然两个将军商量好要同时对城市发起攻击,但是他们没有约定特定的攻击时间。为了保证取胜,他们必须同时发起攻击,否则任何单独发起攻击的军队都有可能全军覆没。他们必须互相通信来决定一个同时攻击时间,并且同意在那个时间发起攻击。两个将军彼此之间要知道另一个将军知道自己同意了作战计划。

两军问题是阐述在一个不可靠的通信链路上试图通过通信以达成一致是存在缺陷的和困难的,这个问题经常出现在计算机网络入门课程中,用于阐释TCP协议不能保证通信两端状态的一致性。不过两军问题同样适用于任何有可能通信失败情况下的两点通信。

对比两个故事,我们会发现两军问题和拜占庭将军问题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必须注意的是,信差得经过敌人的山谷,在这过程中他可能被捕,也就是说,两军问题中信道是不可靠的,并且其中没有叛徒之说,这就是两军问题和拜占庭将军问题的根本性不同。

两军问题是在计算机通信领域首个被证明无解的问题,由此也可推论出,信道不可靠条件下的“拜占庭将军问题”也同样无解。

这意味着我们传输信息时仍然可能出现丢失、监听或篡改的情况。也许只有未来的“量子通讯”可能解决加密通信的问题。

搁置各种加密货币共识算法的优劣争论,我们必须看到本质问题,是共识算法离不开信道安全前提。

比特币在理论上的缺陷,就是出在网络通讯层的安全上。人们过高的着迷于区块链这种技术在时间戳签名、哈希链等密码学上的贡献,而忽略了其作为分布式系统的网络层安全。事实上这种技术还在早期阶段,尽管十年来比特币曾被上百次的预言死亡而仍健在,但作为科学和技术的本体,是更不应被盲目迷信的。

如果将这个世界看做一层一层协议,底下一层协议将控制和影响上一层。比特币作为应用层,必然被下一层网络层所控制。

网络层代表着提供网络服务的运营商,深究下去是一整个社会架构,直接受到现实世界的金融和法律影响,而这个世界的最终的协议,即最终控制者其实是层。

非国家化加密货币,底层仍是掌握在国家的网络设施中。

这事实看起来未免有些悲观,但从另一个维度来看,区块链也是需要运维的。

虽然这个观点与追求“维持开放、无需权限和分布式”的理念似乎有点格格不入。但当千百亿资本涌入那些加密货币,专业的攻击者也会盯上这片“无主之地”。行业若想得到发展与保护,更应该呼吁和推动政府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规范、保护并约束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标签:比特币区块链ISP比特币中国官网联系方式40亿比特币能提现吗比特币最新价格行情走势区块链工程专业学什么区块链存证怎么弄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ISP币ISP价格

世界币热门资讯
比特币:区块链信息之 每日一币 比特币

每日一币0001比特币 先编个号最大9999币圈的币听说已经有1000多种了不知道会不会超过1万种我想应该够了吧今天第一个币当然是比特币啦传奇还是信仰1867万倍2010年5月22日.

1900/1/1 0:00:00
BTC:区块链入门指南——币圈必备数字货币钱包评测

目前的数字货币钱包主要分为手机端轻钱包、PC端钱包、网页钱包、硬钱包和冷钱包,它们都可以完成存储数字资产的用途,但从体验方面考虑手机轻钱包还是比较突出.

1900/1/1 0:00:00
区块链:DNF小伙上线后白捡4亿金币,结果挥金如土后两手空空

最近刚刚更新了一波盒子福利,盒子内再次加入了强化卷礼盒,不过就算是开到这个强化卷礼盒挣不挣钱也全是是几率性的问题,不过虽然这个强化卷礼盒活动有点坑.

1900/1/1 0:00:00
EOS:时艳强对话吴郎:说EOS是空气币的人一定生活在月球上

第93期:时艳强对话吴郎对话时间:6月22日18:00微信社群:EOS真相擂台群 对话嘉宾: 吴郎EOSUnion发起人时艳强布洛克科技创始人全球高校区块链爱好者联盟主席时艳强:各位布洛克人.

1900/1/1 0:00:00
Chain:瞄准数据上链,DxChain 打造“链上链”,让一切数据货币化

数据是一切业务的核心,数据正在承载太多的价值。站在互联网的下半场,面对狂涌而至的区块链浪潮,数据正成为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900/1/1 0:00:00
COM:币圈人傻钱多,买个域名上百万,黑中介投资人

数字资产是文化产业的创新蓝海,商标、数字货币等等均是文化创意产业不容忽视的一个部分,域名尤为重要。域名作为企业门户,直接同网络平台的外观形象挂钩,品牌域名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