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链 木星链
Ctrl+D收藏木星链
首页 > BNB > 正文

比特币:一份比特币的投资行为学研究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为了回应我自己三年前写的《我为什么没在比特币上发财》中的一些疑问。当时我写下了这段话:

“要说对比特币的了解程度我绝对不算高,但也绝对不能算外行。作为当时所谓币圈的大V,所谓的投资者,我在网上的影响力一点也不小。甚至写过很多有关比特币的专业论述,而且事后被事实证明。对比特币的观点,我从来都没出过大的差错,从对基本面的把握上看,对bitcoin基本面的研究,是我历次投资项目中知道的最多的,远超其他个股的调研深度。应该说贡献10倍涨幅绝对不为过。

但是事实上也没有用。比我更专业的专业矿工,矿场公司的程序员,能够自己写矿池程序,自己设计ASIC的牛人,最后赚钱的也是极少数,大部分公司最后走向倒闭,这批人也不知去向了。所谓的技术专家、密码学家,两年后多不知所终。甚至我们当年还请出凯文凯利来公司捧场,下场一样是然,并,卵。也许比特币这个东西惊世骇俗,超凡入圣,我们这些凡人无法把握?”

又经过两年,期间又走了很多弯路后,我现在可以有限度的回应这个问题了。其实这事情很复杂,也很简单,如同人类千百年就是弄不明白为何轻重物体同时落地一样,因为不知道“空气阻力”。

一旦知道了空气阻力的存在,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更重要的是,一旦了解到控制变量法后,科学研究的大门就开启了。如同《球状闪电》里的丁博士所言,那样惨重的牺牲结果是毫无价值,因为方向都完全错了,走上了南辕北辙之路。当然,这样的牺牲也是值得尊重的,不过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了。你看我又扯远了。

李笑来说,傻*的共识也是共识,但是我这里想先知道,傻*为何会形成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共识,傻*的决策依据和决策过程又是什么,我们如何调整自己的决策,才能不当傻*?

亚特兰大联储银行在一份报告中称XRP为“国际支付媒介”:5月26日消息,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最近在一份的报告中,呼吁关注Ripple的商业模式以及该公司如何使用XRP满足跨境结算需求。根据该行的说法,XRP被视为“一种国际支付媒介”。

该报告主要强调了Web3的前景和数字资产的使用。还强调了央行等公共机构对Web3和区块链技术的采用率不断提高,它提请人们注意Mariana项目,该项目是由国际清算银行(BIS)、法国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推出的概念验证。在强调Mariana项目促进更高效的跨境结算目标是,该行提及了Ripple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报告并不是特别关注Ripple或XRP,而是更广泛的Web3场景。此外,该文件并未明确表示亚特兰大联储计划使用XRP进行结算。(The Crypto Basic)[2023/5/26 9:43:55]

和菜头写作的《我所认识的李笑来》一文,其实已经开始揭示这个问题了。这篇文章作于李笑来因非法集资正处在舆论风口时。

我们中的大多数,都生活在自己熟知的领域内,因此认为自己掌控了一切。其实,那不过是整个世界的一小瓣碎片。不相信的话,你可以试着找个完全没有任何经济学基础的人,给他讲解一下股市里“蒸发”掉的钱跑去了哪里?记住他的反应,然后思考一件事情:对于你而言,是不是也存在像他那样无法理解的“蒸发”问题?你是不是也如同他一样的迷惘,试图全力去理解但是毫无任何成效?"

比特币的复杂程度是任何一个外行人都难以想象的,但是如果研究明白了,又是相对简单的,至少是可理解的。但不幸的是,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不懂”,承认自己不懂而又愿意自学的人就更少了。遇到新事物,妄下定论,胡乱评价是人的本性。更可怕的是,比特币本身就是“钱”,没有再一步的变换过程了——如果没经过极其严格的训练,甚至是失败和反思,几乎不可能把比特币系统从你有生以来对“钱”的臆想,幻想和幻觉中分离出来。

FTX Trading及其附属债务人宣布发布第一份报告:金色财经报道,FTX Trading Ltd及其附属债务人宣布发布第一份报告,该报告确定并讨论了 FTX 集团前任管理团队的控制失误在关键领域,包括管理和治理、财务和会计、数字资产管理、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FTX Debtors 首席执行官兼首席重组官 John J. Ray III 表示:“我们本着自第 11 章程序开始以来承诺的透明度精神发布了第一份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我们提供我们发现 FTX Group 未能在对保护现金和加密资产至关重要的领域实施适当控制的详细信息。FTX?Group 被一小群人严格控制,他们谎称负责任地管理 FTX Group,但实际上表现出兴趣不大在建立监督或实施适当的控制框架方面。我们正在继续努力审查导致 FTX 下跌的事件,并为债权人确定和恢复尽可能多的价值。[2023/4/10 13:54:13]

这和你的学历,经历,能力甚至都没太大关系,可能有那么一点点关系,但是关系不大。我在币圈里见过很多人中龙凤,中科院的,清华北大的,企业家,创业者,留学的,写书的,搞VC的,当然也有草根出身的,农民,工人,的,的,还有刑满释放的,学历从小学到博士后都有,但是共同的一点是,几年比特币暴涨下来,这些人大多没赚到什么钱,甚至是亏得一塌糊涂,不比我这个文科生好到哪里去。我后来还听说孙正义也亏了钱,但是就是有那么几个人成功了,除了李笑来之外,我还认识几位比特币领域的成功者,可是他们的出身,背景和知识专业却似乎毫无相似之处。

1,比特币不是任何人熟知的领域

加密矿企Pow.re在巴拉圭签署一份100兆瓦电力的合同:金色财经报道,加拿大加密矿企Pow.re在巴拉圭签署了一份100兆瓦(MW)电力的合同,该合同附有一项为期五年的固定费率协议,但Pow.re并未具体说明电价。2月份,加拿大加密矿企Pow.re以1.5亿美元估值完成920万美元A轮融资,HaruInvest领投,Trinito和RFD Capital参投,此外Pow.re还获得Haru Invest的1800万美元战略融资。[2023/3/8 12:49:58]

比特币不是“数字黄金”,不是“庞氏局”,不是“货币”,不能,也不需要取代“法定货币”。比特币就是比特币,比特币是区块链的一种应用。区块链就是区块链,不是“账本”也不是“数据库”。

比特币是区块链的一种应用,区块链是由区块按照特定结构组成的,带有不可撤销的安全性的数据结构。这种安全性来源于现代散列算法,如SHA-256或MD5之类的。区块链可以有公私钥制度,也可以有其他制度,但基本都是按照一系列特性的密码算法来保证其授权。

这如同原子就是原子,原子不是分子,不是中子和质子。原子也不是夸克堆成的一堆。原子就是原子,就是它的元定义。原子是由更小的组成部分构成的,但它们不是一回事。有时候如果比喻不恰当,还不如不比喻,把基本粒子比作小球之类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是不恰当的,特别是在讨论它的微观特性时。

投资者通常对基本面并不是一窍不通。虽然五谷不分,不辨麦粟,投资者做石油期货知道那是用来开车的,虽然它不知道该怎么开采,做动力煤知道那是用来发电的,虽然电线正负极都分不清。投资者都知道云计算,虽然大部分人一辈子也不知道root是什么意思,但是知道网站需要服务器,云计算就是某种很先进的服务器,是给网络行业提供服务的。

动态 | 欧洲央行执委Benoit Coeure将于下月向G7财长提交一份关于虚拟货币的报告:欧洲央行执委Benoit Coeure在出席完欧元区财长会议后在赫尔辛基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Libra是“一个警钟”。 Coeure还提到了一项鲜为人知的计划TIPS。该项目于去年启动,可允许消费者使用电子现金,这些现金将直接存入欧洲央行,而不需要银行账户、金融中介机构或清算对手方。Coeure称欧洲央行的这个项目在Libra发布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可能还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技术上的可行性仍有待观察,可能会遭到银行的反对。 Coeure还表示,他将于下月向G7财长提交一份关于虚拟货币的报告。[2019/9/14]

但是比特币——这一堆名词堆在一起,直接就是钱?至少说,直接就是资产?太可怕了…完全挑战了人的常识,加上魔法一样的技术细节,也难怪为啥区块链不是被盲目追捧就是被盲目贬低,因为大家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说的是个什么。在没有基本面信息的前提下,光看K线图,自然是涨了是伟大的技术革命,跌了就是庞氏局啦。

技术复杂是一回事,直接跟钱挂钩是另一回事,两件事放在一起,还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按照假总的说法,生态化反了。

回到本段最开始说的原子这个例子,原子、辐射这些科学概念的定义对人的感官是完全抽象的,人看不到原子,更看不到其内部结构,也感知不到辐射。但是这么一个纯抽象的东西,如果在宏观尺度释放能量则给人以巨大的震撼。神秘的原子能,恐怖的核毁灭,以及杀人不见血的“辐射”,如果说蘑菇云的震撼是感官上的,那么“辐射”则让人有一种看不见鬼的恐惧。神秘而抽象的原理和暴烈或冷酷的死亡结合,怎么不会产生巨大的恐惧呢?所以民众谈核色变,以至于要抢盐,完全可以理解。不论科学家怎么解释都毫无作用。

动态 | 金融稳定委员将在G20之前提交一份关于加密货币发展报告:据financemagnates消息,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将在G20之前提交一份关于加密发展报告。随着加密货币经济的蓬勃发展,主要的国际监管机构现在正专注于简化许多加密相关领域的政策,包括投资者保护、市场诚信和反。金融稳定委员会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概述了监管机构的前景。FSB将在即将到来的G20峰会上向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提交报告。报告详细指出,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正致力于引入与加密资产相关的政策和监管举措,并致力于加强全球银行的监管和实践。[2019/5/31]

区块链、比特币则是另一种东西,抽象的数学算法,神秘的运作机制,还有神秘的创始人中本聪,人无法像黄金或现钞一样想象私钥是“钱”,特别是极大量的钱。我记得我第一次尝试将较大价值的比特币离线储存时才发现我很难接受如此多的财富仅仅停留在一张自己写的白纸上,如果这张纸丢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人能帮我找回。而当我试图备份计算机上的钱包时,我才发现此时我开始怀疑计算机的运作原理,想搞明白存储设备的物理结构,想知道这台价值不过一千美元的设备是否足够可靠,以至于能安全的储存一个巨大的价值。

这时如果仔细审视我们习惯的世界,发现其实那才是一种自我安慰。比如说“银行”这个概念,和“信用货币”是绑定在一起的。我们想到银行,想到的是去的那个银行,其实那只是个营业场所。“银行”是不可见的金钱工厂,事实上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办公室和工作人员,银行的真正系统是不可见的由无数借贷关系组成的网络。实际上是这个网络维持着信用货币的运行,银行是完全抽象的一种结构。

一谈到纸币信用,人们就会想象出央行,甚至“国家”,并动不动就要谈到“武力”——这似乎是他们脑子里仅有的能想象到的东西。我想没几个人真的登上过美国的航空母舰,也不可能知道现代飞机是怎么飞行的。当他们想到“国家”和“武力”时,其实脑子里只是出现了若干个电影和电子游戏里的画面而已。而真正他们想要的是把手里的抽象符号关联到这些想象的事物上,并幻想着这些东西可以保护它,哪怕自己并不是美国人。——其实仔细思考的话,按照“美元霸权”的逻辑,世界上的的第二货币应该是卢布,第三货币是人民币?

而比特币连银行的营业厅都没有,只有一个字符串,这个字符串就是你的钱了。这种感受恐怕是历史上第一次了吧。更可怕的是我们完全直观理解为何这个字符串可以保证你的钱就是你的,仅仅是因为数学和物理的原理。我几年前第一次写文章介绍比特币的安全性时,才发现这件事如此超出人类大脑的把握能力——地址空间碰撞概率如此之低,基本可以等于无穷小。如果按照最理想的计算机来说,达成一次碰撞所需的时间也为宇宙寿命的几十次方之多。对于一个有基本数学和物理知识的人而言,“美国”,“美元”之类的概念,还有什么可以拿来类比的必要吗?

更麻烦的是非技术领域的概念,比如说漏风漏雨的矿场,如此脆弱如何保障安全?如果各国禁止比特币怎么办?人们信任黄金几千年了,凭什么接受新事物……这些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仔细想起来都是一个个大坑,都涉及到学,哲学,博弈论,认识论等范畴,属于社会学领域的基础问题,甚至很多迄今也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从这点上看,比特币作为“社会实验”确实恰如其分。

但是投资者在面对比特币背后深不见底的概念深渊的同时,K线图带来的震撼是如同核弹爆炸一样,在平地看到财富的火山爆发,没有时间留给思考。神秘的比特币,不明觉厉的科学原理和巨大的财富效应相结合,在人的内心一定会产生极其疯狂的投机冲动。反正也不懂,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弄懂,但是涨了,而且是暴涨了!——先买了再说,不买岂不是落后了,实在不行,买了再研究嘛,再不行买了再卖了也行啊!

然而K线图也有高山瀑布,下跌的恐惧也切实存在,当下跌的恐惧与看不见摸不着的数字资产相结合,那种恐惧就是“本来什么都没有的东西,万一归零了怎么办?”。不像股票下跌还可以想象公司有工厂和资产,无从具象化的比特币从高处跌落,心理几乎找不到任何锚点,这种恐惧要远大于股票投资。这时,之前没搞懂的那些问题都开始浮现出来,这个也不确定,那个也不确定,看着币价急跌,这么多问题哪个都不懂,还是先割肉了吧…

3,不懂装懂也是一种心理需要

面对一个全新的事物,它的原理极其复杂,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长时间都无法理解,也无从从感官层面上想象,同时又会对你的财务情况构成巨大影响,无论这种影响是何种方向的…

于是,最有代表性的情况就是排斥。直接斥之为局是最好的,因为我们大脑中有关于局的知识和想象。而且斥之为局,还给了自己不参与的理由,自己不参与,看着K线图又眼馋,如何向自己解释,我不要去投资比特币呢?自然是说,这是一个局,别看你们现在赚了钱,早晚要赔光的。

而已经参与进去的投资者,又知道比特币可能暴跌,同时还不清楚为何比特币有一定价值,其技术体系的意义何在,自然无法给出自圆其说的解释。特别是比特币下跌,被套后,往往开始套用股票期货市场的概念,试图证明这是一个正常的“市场波动”。坐了几次电梯后,自然试图用那一套炒作手法,结果当然是踏空下车,看见比特币扬长而去。涨高了以后又产生FOMO情绪,高位追进后被套住,恐惧又让他们认定这是个庞氏局,进而割肉离场…

为什么人们难以接受比特币

比特币就是比特币,是全新的事物,无法直接套用旧经验,且是完全抽象的数理逻辑为基础,通常其他行业的经验,知识对理解比特币没有直接帮助。如果盲目套用其他行业的逻辑和范式,而很容易受到误导,甚至南辕北辙。加上密码学是极其专业的知识,通常人的学术背景几乎没有用处。哪怕是计算机专业人士,如果不是在这个领域内有较深理解,也无法立即把握区块链的技术特性。

无法把握技术特性,看起来问题不大,但是在关键时刻也许是致命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财富,就直接依赖于一些自己也不懂的计算机知识,且这些知识连一个科普程度的解释都没有,恐惧,迷惑,崇拜等各种思想油然而生。特别是在价格剧烈波动或漫长持仓过程中,以及发生重大事件时,知识基础不牢,特别是一知半解的,很容易被洗下车。

纯抽象的比特币和极其强烈的财富效应直接挂钩,对普通人的价值观构成重大冲击。不光普通民众,就连一般的社会精英分子也难以驾驭这种冲击,拿通常做生意,做投资的思路来应对,不吃大亏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什么VC基金经理,股票高手,小企业主,大学教授之类的通常社会上的“成功者”在比特币市场折戟沉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就我进入比特币市场之前,无非也就有股票和期货市场的一点经验,能成功才是不可思议的事。

以上两点互相关联,还具有反身性。民众不懂装懂,但是受到强烈的财富刺激入市,价格暴涨。而泡沫阶段性破裂后,由于民众无法把握比特币的价格锚定,价格又瀑布式暴跌,打破之前的反馈循环。极其剧烈的价格波动反过来又强烈干扰普通人的理智,使其无法对比特币做出冷静的判断。这也难怪真正能拿住币的很多都是些富豪,人家买币说白了亏了也就亏了,不当回事而已。只要你当回事,通常意义上的理性是苍白无力的。

有人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如果你从未对人生仔细审视,未思考过人生的意义,只为了些许利益而来,那么确实难堪此任。我的意思不是说先要当个哲学家才能炒币,而是说解决数字货币问题的钥匙并不是数字货币本身。数字货币投资对个人的素质要求极高,而这种要求是隐性的。搞清楚为什么要赚钱,为什么要急于赚钱,人生除了赚钱的意义在哪里,似乎比赚钱更重要。

总之,虚拟币不是准备给穷人,特别是不愿意学习的人的盛宴

标签:比特币区块链数字货币ASI比特币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这么值钱数字人民币与区块链数字货币交易员违法吗Basix

BNB热门资讯
数字货币:周小川谈数字货币、电子支付、跨境支付监管及公共精神

6月18日,Facebook发布加密货币项目Libra白皮书,再次引发了业内对加密数字货币的讨论。Libra的目标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

1900/1/1 0:00:00
比特币:《精通比特币》作者:新韭菜入场 局层出不穷| Fun Twitter

FunTwitter每日最新大咖观点,看我就够了!2019/06/21期本期作者:叶子、三月既望01比特币市场概况分析加密货币分析师CryptoMichael:三个月前.

1900/1/1 0:00:00
COI:尽管取消了现金交易服务,LocalBitcoins上俄罗斯卢布交易额仍居高位

据AMBCrypto报道,根据CoinDance的数据,点对点比特币交易平台LocalBitcoins周图表显示,俄罗斯卢布交易额仍居高位.

1900/1/1 0:00:00
LIBRA:对谈霍炬、Mikko、Katt:Facebook Libra 的原罪

JadeBES(BlockchainEconomicsStudio)创始人,禅与宇宙维修艺术公众号发起人。Mikko货币学者,智堡网创始人。霍炬PressOneCTO,公众号《歪理邪说》作者.

1900/1/1 0:00:00
亦来云:主网2.0上线之后的亦来云主网安全性到底有多强?

作者:CRHerald区块链安全性的重要性黑客曾经对比特币黄金,发动了双花攻击,盗走了价值1,800万美元的BTG.

1900/1/1 0:00:00
TRX:火星一线 | 波场发布2000万美元TRX回购计划,TRX 1小时内涨超3%

火星财经APP一线报道,波场TRON于今日发布了2000万美元TRX回购计划。波场表示,为了促进社区活跃与市场稳定,将开展目前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二级市场回购计划,为期一年,计划使用不多于2.

1900/1/1 0:00:00